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2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35篇
财政金融   147篇
工业经济   97篇
计划管理   541篇
经济学   342篇
综合类   481篇
运输经济   9篇
旅游经济   14篇
贸易经济   220篇
农业经济   233篇
经济概况   26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111篇
  2013年   135篇
  2012年   183篇
  2011年   207篇
  2010年   169篇
  2009年   139篇
  2008年   158篇
  2007年   161篇
  2006年   156篇
  2005年   131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6 毫秒
91.
史为玉 《价值工程》2012,31(31):116-117
本文探讨了绿色施工的内涵,指出了贯彻绿色施工的重要性,着重探讨分析了绿色施工的可行性、施工原则和技术要点,为企业如何贯彻实施绿色施工的理念提供了具体可行的指导方法。  相似文献   
92.
传统劳动价值论对商品范围的界定存在局限。如果把所有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用来交换的劳动成果,不管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都视为商品,商品就包括私人商品和公共商品(产品)两大类,基于这一认识,实现公共商品(产品)理论与劳动价值论的耦合,不仅有助于丰富、完善劳动价值论,使之经济解释力增强,而且有助于丰富、完善公共产品理论,使之真正成为财政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3.
本文讨论了当投保个体和保险公司为指数风险偏好时,在保费约束下投保个体的最优保险策略问题。本文采用求解对偶优化问题的方法求解这个问题,并给出当损失服从指数分布时最优保险策略解的解析式。本文最后讨论了投保个体和保险公司风险厌恶程度以及保费预算变化对个体最优保险策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94.
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蔓延,国外及东部地区某些产业加快了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步伐。因此,中西部地区在经济发展基础上如何有选择性地承接产业转移,从而促进本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文章以四川省成都市为例,将其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作了较详细分析,进而提出承接好产业转移的原则和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95.
张莉 《价值工程》2010,29(24):14-14
如何搞好国内企业项目的规划尤为重要。而搞好项目规划的第一步就是有效的进行成本费用控制。这就需要我们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从而有效实现成本控制,提高企业的运作水平。本文就是从如何搞好成本控制的基准点出发,探讨项目中成本费用管理与控制的一般原则。  相似文献   
96.
刘玲  戴兰 《价值工程》2010,29(10):53-53
近年来,末位淘汰制在一些企业和高校十分流行,国有企业甚少涉及,以油田为甚。本文试图通过从油田人力资源管理引进末位淘汰制。  相似文献   
97.
周鸣 《价值工程》2013,(21):140-141
文章分析了当前企业绿色会计制度环境存在的若干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和措施,对于绿色会计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98.
三十人小组(G30)将“投资时间区间”作为2012年的研究课题,形成《长期融资与经济增长》报告。报告旨在测算未来全球长期融资需求的规模,发现影响金融体系提供长期融资进而影响未来经济增长的潜在障碍,并提出了促进长期融资的五个目标以及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99.
温澍萍 《价值工程》2012,31(8):19-20
本文对常用电气测量设备在生活、生产、工业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分别介绍了电流电压的测量、功率的测量及其它常用电子测量仪表的原理和技术性能,旨在让读者了解常用测量仪表原理及性能。  相似文献   
100.
Policy reforms often pit the poor against the poor by triggering a fall in poverty for some but an increase in poverty for others. Aggregated national measures gloss over these fine patterns and pronounce ‘a reduction in poverty’– is such aggregation across poor individuals ethically permissible? Addressing this type of aggregation is a hard issue. This paper has made an attempt in that direction by outlining an axiomatically grounded aggregate measure of such gains or losses, duly giving more importance to the losses to a poor compared to the gains of another poo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